丁学良:中国能不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
人类有史以来,虽然也有文明灿烂的争辉,但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较量。自20世纪末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,国家间的竞争已主要表现为对人才资源的竞争,大学争创一流的竞争,核心则是大学制度的竞争。
人类有史以来,虽然也有文明灿烂的争辉,但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较量。自20世纪末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,国家间的竞争已主要表现为对人才资源的竞争,大学争创一流的竞争,核心则是大学制度的竞争。
答案可能就藏在几十年前的日本身上。当年,日本凭借“东亚模式”,把美国制造业打得“鼻青脸肿”。而今天的“中国模式”,正是这套玩法的“终极强化版”。
曾几何时,香港高校的硕士学位是职场晋升、踏入金融行业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港硕毕业生发现,耗费30多万港币获得的学历,在求职时却难以换来一份理想工作。
学人简介:丁学良,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,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,曾就职于哈佛本科生院(Harvard College)、澳洲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(RSPAS,ANU)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(CEIP)等。
作者:丁学良,出生于皖南农村,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,现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。曾先后就职于哈佛本科生学院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、香港科技大学。本文原载《信报》,原标题为“内地激辩大学砍文科、增理科”。